自己小時候,真的沒有看書的習慣,爸爸是二進制學生,看到書便會頭暈,媽媽就讀書成績不錯,在緬甸讀了一年大學,但她除了偶然看看愛情小說外,也不多鼓勵我看書。在初中以前,我好像除了考試要溫書外,沒有其他時間是拿著書本看,更沒有到過圖書館。直到有同學推薦看武俠小說,才開始喜歡看密密的字。但這樣都未有形成讀書的習慣,我想到了大學,才開始自己買書,認真看書了。現在雖然都算不上是個讀書人,但有時也會在空閒時看看書。
清心,四歲有多,認得的中文生字頗多,喜歡在街上讀一些字,不懂便問,很快便記下來。現在,我們不讓她看廣東話卡通片,因為她看了自已會害怕,看電視時間少了,她有時便會自已拿起書本來看,可能小時候跟她說故事說得多,她現在看書的能力頗高,昨晚,我沒有陪她看故事,媽媽又在餵弟弟食奶,她自己拿著由Lisa EE送的書,看了一會,便安然睡了。
弟弟未夠一歲時,已很少會把書本弄壞。最近,他很喜愛被爸爸或媽媽抱著,在他的耳邊說故事。有時候,他自己一個人,也會翻書看書,時間一點也不短,好一副專心的模樣。
2010年1月29日星期五
與兒女一起的三件快樂事
我建議每個父母都要與兒女進行的三件事。
第一樣,是幫他們沖涼。雖然兒女滿月前,我都沒有膽或技巧幫他們沖涼。但及後,我都很喜歡和珍惜與他們沖涼的快樂時光。現在清心都四歲有多,但我仍是喜歡協助她洗頭和沖涼。敬心更愛洗白白,滿滿的一盤水,他喜愛拍打水花,我亦樂在被他弄濕。他們很多時都是在日間洗澡,所以,這樣的樂事唯有等到週末才能搶著來做。我都喜愛的一刻是當完成沖涼,用大毛巾把細小的身軀抱裹著,然後用力地抱在懷裡,清心往往都對這親蜜的接觸樂此不疲。
第二樣,睡前故事。每晚我都會跟清心說故事、讀聖經。她很喜歡聽故事、更喜歡父母陪伴入睡。即使有時很累很倦,我也會在她的旁邊,她不時會與我談談當日所發生的事情,有時更會為家人祈禱。這是一個思想交流的好時刻。敬心雖然才一歲多,但故事時間也不可少。
第三樣,睡醒後讓孩子走上你的床。這通常發生在假期的日子,大家都不用趕東趕西。讓他們一起躲在被窩裡,說說早晨,講講笑話。這樣開始新一天,那天定都變得更美好。
第一樣,是幫他們沖涼。雖然兒女滿月前,我都沒有膽或技巧幫他們沖涼。但及後,我都很喜歡和珍惜與他們沖涼的快樂時光。現在清心都四歲有多,但我仍是喜歡協助她洗頭和沖涼。敬心更愛洗白白,滿滿的一盤水,他喜愛拍打水花,我亦樂在被他弄濕。他們很多時都是在日間洗澡,所以,這樣的樂事唯有等到週末才能搶著來做。我都喜愛的一刻是當完成沖涼,用大毛巾把細小的身軀抱裹著,然後用力地抱在懷裡,清心往往都對這親蜜的接觸樂此不疲。
第二樣,睡前故事。每晚我都會跟清心說故事、讀聖經。她很喜歡聽故事、更喜歡父母陪伴入睡。即使有時很累很倦,我也會在她的旁邊,她不時會與我談談當日所發生的事情,有時更會為家人祈禱。這是一個思想交流的好時刻。敬心雖然才一歲多,但故事時間也不可少。
第三樣,睡醒後讓孩子走上你的床。這通常發生在假期的日子,大家都不用趕東趕西。讓他們一起躲在被窩裡,說說早晨,講講笑話。這樣開始新一天,那天定都變得更美好。
2009年12月29日星期二
2009年11月5日星期四
不開心家庭
“社會進步,不只限於物質生活豐裕,同時更體現於其核心價值,包括愛心、關懷、互助、履行公民責任和維護傳統價值。” 這是最新發表的施政報告中,有關進步社會的引言。香港一直都只著眼於經濟增長、國民生產總值、市民的物質享受,消費主義等的社會,政府有如此的視野似乎是一件好事,但為何個人的愛心、關懷、互助和公民責任等的價值,會被提升到一個層次,要由政府領導才能把這些價值提高呢?這些基本的價值不是在個人層面培養,然後才擴展到家庭、社區、國家的層次嗎?正所謂“修身、齊家、治國、平天下”。現在,政府所提出的方向,不是有點本末倒置嗎?我想我們的社會真是出了一些問題,才導致香港政府要在施政報告中著墨去處理。
香港現時有不少的社會問題,而政府指出問題的核心是關家庭有關,甚麼青少年吸毒、援交、青少年迷失、疏忽照顧老人及幼童和家庭暴力等等,都與家庭本身有著密切的關係,所以,施政報告建議家庭議會開展全港“開心家庭運動”去應付這個問題,但事實上,政府沒有可能不知道在香港“不開心家庭”的真正成因,而去對症下藥。
“不開心家庭”在香港是很容易形成的,例如:爸爸是教師、媽媽是護士,有一個正讀幼稚園的女兒,收入可以說是中產的家庭,理應是一個開心家庭的典範,但他們卻要為早年買下的樓宇供款,雖然現在樓市大致回穩,他們不用成為負資產,但樓按還有十多年才可清還。供樓的壓力令媽媽不能放棄工作,而這類核心家庭,照顧兒女起居就只有請外傭代勞。爸爸在教改下,工作量大增,除了長時間在學校工作外,回家的時候不時仍要為學生批改作業、準備教案等,與女兒相處的時間變得很少。媽媽的工作性質要輪班,即使是公眾假期,也可能要上班工作,女兒與父母的相處相聚時間都不及外傭多,關係難免有點疏離。要改變中產家庭的開心指數,最實質的是設定工作時間的上限,長工時的惡習在商界更早已被條文化和合理化,在健康的社會裡,工作時間不應該佔領人們生活的大部分,而失卻了家庭時間、休息和娛樂時間等。
住在公共屋村的一群雖然不用受供樓之苦,但這群勞動階層在香港工作的情況可能與十年前相比更惡劣。工業北移,香港技術型勞工已轉型致服務類型為主,大型連鎖店的不擴張,令勞方的議價能力每況愈下,不論是厭惡性行業如清潔、保安,或是餐飲服務業等,工資不斷被壓炸,勞動人口的人工比十年前更低,他們沒有最低工資和最長工時的保障,生活被勞勞碌碌地磨蝕,家庭又如何開心快樂呢?
香港現時有不少的社會問題,而政府指出問題的核心是關家庭有關,甚麼青少年吸毒、援交、青少年迷失、疏忽照顧老人及幼童和家庭暴力等等,都與家庭本身有著密切的關係,所以,施政報告建議家庭議會開展全港“開心家庭運動”去應付這個問題,但事實上,政府沒有可能不知道在香港“不開心家庭”的真正成因,而去對症下藥。
“不開心家庭”在香港是很容易形成的,例如:爸爸是教師、媽媽是護士,有一個正讀幼稚園的女兒,收入可以說是中產的家庭,理應是一個開心家庭的典範,但他們卻要為早年買下的樓宇供款,雖然現在樓市大致回穩,他們不用成為負資產,但樓按還有十多年才可清還。供樓的壓力令媽媽不能放棄工作,而這類核心家庭,照顧兒女起居就只有請外傭代勞。爸爸在教改下,工作量大增,除了長時間在學校工作外,回家的時候不時仍要為學生批改作業、準備教案等,與女兒相處的時間變得很少。媽媽的工作性質要輪班,即使是公眾假期,也可能要上班工作,女兒與父母的相處相聚時間都不及外傭多,關係難免有點疏離。要改變中產家庭的開心指數,最實質的是設定工作時間的上限,長工時的惡習在商界更早已被條文化和合理化,在健康的社會裡,工作時間不應該佔領人們生活的大部分,而失卻了家庭時間、休息和娛樂時間等。
住在公共屋村的一群雖然不用受供樓之苦,但這群勞動階層在香港工作的情況可能與十年前相比更惡劣。工業北移,香港技術型勞工已轉型致服務類型為主,大型連鎖店的不擴張,令勞方的議價能力每況愈下,不論是厭惡性行業如清潔、保安,或是餐飲服務業等,工資不斷被壓炸,勞動人口的人工比十年前更低,他們沒有最低工資和最長工時的保障,生活被勞勞碌碌地磨蝕,家庭又如何開心快樂呢?
2009年10月14日星期三
我們的孩子缺少了甚麼?
現代的發展,使人類傾向聚居於城市,而世界各地的城市人口正不斷增加,都市的範圍也不斷向外擴展,在這些大城市成長的孩童,都有著一種名為⎡大自然缺失症⎦的情況,症狀有缺乏創造力、想象力、過胖、注意力不集中、有憂鬱和焦躁的傾向,寧可躲在家中也不肯到戶外走走等。而造成這種缺失症的原因,真是多不勝數,但解決的方法卻很簡單直接 ⎯ 帶孩子到戶外,讓他們尋回失去了的大自然。
新一代的孩子,陪伴著他們成長的,有廿四小時不停播的兒童台,電腦遊戲,網絡世界,各式各樣的玩具公仔等,基本上大部分的玩樂都不需費力和偌大的空間,父母只要求孩子在一個安全而又讓他們容易管理的地方進行。當孩子習慣了靜態式的活動,而學校又只有數節的體育課時,加上現今的孩童都普遍性有營養過剩的現象,過胖的問題就自然而生。
望子成龍是每個父母的期望,現今的孩子還未升上小一,父母便為他們安排了眾多的興趣班、補習班、才藝班等,把孩子的時間表擠得密密麻麻,彷彿讓孩子留一點自由時間,便是浪費光陰似的。這樣長時間把他們擠壓在緊張與迫切的生活中,如何叫孩子能輕鬆愉快呢?即使有戶外活動,孩子可能只是在規劃完善、人工化十足的公園裡跑跑跳跳,或是參與具有組織性或管束性的活動如童軍或青年獎勵計劃等,但隨著現代社會對安全負任問題的過度重視,團體間都像有了共識一樣,減少舉辦到野外探索等的活動,避免一些可能的法律訴訟問題。同一時間,父母對兒女的疼愛可以去到一個極端的程度,就是連被蚊子叮一口,被草葉劃傷了都不容許,在他們的眼中處處都充滿危險,特別是自然的野外環境。
各樣的因素都令到現今的孩子失去了接觸自然的機會,而在環境多變,能與環境及當中生物互動的大自然,是陪養孩子創造力和想象力的最佳地方,我們為甚麼還要遲疑呢?馬上帶孩子到附近的郊野公園、天然河溪、荒田濕地,讓他們引領你如何探索這裡的一草一木。孩子年紀還小,等他再大一點才去吧?孩子越遲去嘗試,他們的抗拒力就越大,對大自然便越疏離。
參考書籍:
失去山林的孩子 ⎯ 拯救⎡大自然缺失症⎦兒童。 理查.洛夫著,郝冰、王西敏譯。
新一代的孩子,陪伴著他們成長的,有廿四小時不停播的兒童台,電腦遊戲,網絡世界,各式各樣的玩具公仔等,基本上大部分的玩樂都不需費力和偌大的空間,父母只要求孩子在一個安全而又讓他們容易管理的地方進行。當孩子習慣了靜態式的活動,而學校又只有數節的體育課時,加上現今的孩童都普遍性有營養過剩的現象,過胖的問題就自然而生。
望子成龍是每個父母的期望,現今的孩子還未升上小一,父母便為他們安排了眾多的興趣班、補習班、才藝班等,把孩子的時間表擠得密密麻麻,彷彿讓孩子留一點自由時間,便是浪費光陰似的。這樣長時間把他們擠壓在緊張與迫切的生活中,如何叫孩子能輕鬆愉快呢?即使有戶外活動,孩子可能只是在規劃完善、人工化十足的公園裡跑跑跳跳,或是參與具有組織性或管束性的活動如童軍或青年獎勵計劃等,但隨著現代社會對安全負任問題的過度重視,團體間都像有了共識一樣,減少舉辦到野外探索等的活動,避免一些可能的法律訴訟問題。同一時間,父母對兒女的疼愛可以去到一個極端的程度,就是連被蚊子叮一口,被草葉劃傷了都不容許,在他們的眼中處處都充滿危險,特別是自然的野外環境。
各樣的因素都令到現今的孩子失去了接觸自然的機會,而在環境多變,能與環境及當中生物互動的大自然,是陪養孩子創造力和想象力的最佳地方,我們為甚麼還要遲疑呢?馬上帶孩子到附近的郊野公園、天然河溪、荒田濕地,讓他們引領你如何探索這裡的一草一木。孩子年紀還小,等他再大一點才去吧?孩子越遲去嘗試,他們的抗拒力就越大,對大自然便越疏離。
參考書籍:
失去山林的孩子 ⎯ 拯救⎡大自然缺失症⎦兒童。 理查.洛夫著,郝冰、王西敏譯。
2009年9月10日星期四
我的童年
正讀著《失去山林的孩子》把我很多的童年回憶都不斷翻起,小一至小六我是住在荃灣的木屋區,現在回想起那裡簡直是一個獨立“豪宅”,位處整個木屋區的高處,可以傲視大半個荃灣,屋前有一片空地和一棵偌大的番石榴樹,果子成熟的時候,便時常爬上樹上,即摘即食。亦因著這棵樹的,我一黨的孩子更和一些入侵者,發生數次的戰事,幸而沒有闖下大禍。
和我一黨有約六、七個男孩,年齡相若,大家喜愛的聚集點,是我家斜坡後的石屎空地,那裡有兩面高大的護土牆圍著,一面是我們用來踢波的牆壁,另一面較矮的,我們在上面鑽了些小洞,讓我們攀爬,後來,不知那裡弄來一條麻繩,使我們更可以在牆上盪走。這片空地,臨近中秋時節的時候,更成為我們玩火的盛地(木屋區內嚴禁玩火),印象最深的一次,是我們把附近用作花園圍欄的竹排拆下,放在護土牆邊的雨水溝內,形成一條火龍般的火焰,其他的孩童都因此而得益,有大火可以煲臘,用水不夠刺激,我們一齊圍上去,用男孩的專利,看誰走得慢!
除了石屎空地外,木屋區的周邊都仍保留一些綠色的地帶,我們很多時候都會四處走,尋找自然的玩伴(用現在的理解,是尋找虐待的對象),馬路邊長著長長的雜草叢斜坡是捉金龜子的好地方,一個早上,幾十隻金龜子便可以手到拿來,用線捆著可以到處放飛。除了色彩斑爛的這種外,有種深色的金龜,我們會在日落黃昏時,在植物的根部和泥土內找到,但牠們沒有金龜子那麼好飛。雨後的漥地,又是另一個好玩的地方,我們可以捉到很多的蝌蚪,帶了很多回家想養成青蛙,但過了幾天沒有多大的變化,熱情不再,便倒到去水溝去,後來發覺家裡附近多了很多蟾蜍。有時候,我們一群小孩無聊得很,想出了用透明膠袋捉蒼蠅,比誰捉得最多,大半個小時,幾十隻蒼蠅便擠在袋裡,怎樣處置呢?大家想看看他們的潛水能力,便把膠袋注滿水,然後就好像發展成水戰的遊戲。其他受災的小動物真是不計其數,種類繁多,蟬、草蜢、蜻蜓豆娘、臭蟲、螳蜋等,很奇怪地,不知那裡來的傳聞指蝴蝶和飛蛾的翅粉有毒,牠們成為幸運的一族。
我們對大自然是否只有破壞呢?最記得,我們男孩總是喜愛玩槍戰遊戲,在木屋區內小道四通八達,處處皆是戰蠔槍檯,視為最完美不過的戰事場地,那時氣槍不是用BB彈,而是黃豆作子彈,幾場戰事過後,再來一兩場雨水,我們偶然發現那綠葉嫩芽,到處都是,好一個生機脖脖的環境。除了真人戰事,我們也愛玩細小的膠士兵(figure始祖),但玩的地方不是家裡,而是走到戶外,在小土堆或斜坡排陣列隊,很有真實的感覺,最好玩的,就是有很多驚喜發生,士兵被像牛群的蟻攔路,有泥土流把敵軍纖滅,有龍倦風吹倒大軍等等。
孩子一黨總會很喜歡建立自己的基地,我們也有一個永遠沒有完成的基地。大家在垃圾站揀合適的材料,一塊又一塊的大木板搬到對面馬路的山坡(當時父母時禁止我們橫過那條車多又沒有過路設施的馬路),然後便搭建我們的基地,基地建了好幾日,但可能空間不夠和選址不好,我們完成了一半,便沒有繼續下去。但流過汗水、屬於自己的地方,總是留在我們的心底裡。
我的童年記憶裡,在家裡打紅白機、玩耍盲雞、幫媽媽做電鍍表帶是有的,但怎也不及在戶外玩的記憶來得深刻和快樂,現在的孩子,他們長大後,記憶裡的童年會是怎樣的呢?沒有了戶外的空間,沒有了接觸大自然的機會,有的是電腦和電視,有的是練習與功課,有的是各種各樣的興趣班,有的是一切被安排得很安全妥當的戶外活動,他們會記得這些嗎?還是連腦袋都不用,因為一切的記憶已可以放到電腦裡。
和我一黨有約六、七個男孩,年齡相若,大家喜愛的聚集點,是我家斜坡後的石屎空地,那裡有兩面高大的護土牆圍著,一面是我們用來踢波的牆壁,另一面較矮的,我們在上面鑽了些小洞,讓我們攀爬,後來,不知那裡弄來一條麻繩,使我們更可以在牆上盪走。這片空地,臨近中秋時節的時候,更成為我們玩火的盛地(木屋區內嚴禁玩火),印象最深的一次,是我們把附近用作花園圍欄的竹排拆下,放在護土牆邊的雨水溝內,形成一條火龍般的火焰,其他的孩童都因此而得益,有大火可以煲臘,用水不夠刺激,我們一齊圍上去,用男孩的專利,看誰走得慢!
除了石屎空地外,木屋區的周邊都仍保留一些綠色的地帶,我們很多時候都會四處走,尋找自然的玩伴(用現在的理解,是尋找虐待的對象),馬路邊長著長長的雜草叢斜坡是捉金龜子的好地方,一個早上,幾十隻金龜子便可以手到拿來,用線捆著可以到處放飛。除了色彩斑爛的這種外,有種深色的金龜,我們會在日落黃昏時,在植物的根部和泥土內找到,但牠們沒有金龜子那麼好飛。雨後的漥地,又是另一個好玩的地方,我們可以捉到很多的蝌蚪,帶了很多回家想養成青蛙,但過了幾天沒有多大的變化,熱情不再,便倒到去水溝去,後來發覺家裡附近多了很多蟾蜍。有時候,我們一群小孩無聊得很,想出了用透明膠袋捉蒼蠅,比誰捉得最多,大半個小時,幾十隻蒼蠅便擠在袋裡,怎樣處置呢?大家想看看他們的潛水能力,便把膠袋注滿水,然後就好像發展成水戰的遊戲。其他受災的小動物真是不計其數,種類繁多,蟬、草蜢、蜻蜓豆娘、臭蟲、螳蜋等,很奇怪地,不知那裡來的傳聞指蝴蝶和飛蛾的翅粉有毒,牠們成為幸運的一族。
我們對大自然是否只有破壞呢?最記得,我們男孩總是喜愛玩槍戰遊戲,在木屋區內小道四通八達,處處皆是戰蠔槍檯,視為最完美不過的戰事場地,那時氣槍不是用BB彈,而是黃豆作子彈,幾場戰事過後,再來一兩場雨水,我們偶然發現那綠葉嫩芽,到處都是,好一個生機脖脖的環境。除了真人戰事,我們也愛玩細小的膠士兵(figure始祖),但玩的地方不是家裡,而是走到戶外,在小土堆或斜坡排陣列隊,很有真實的感覺,最好玩的,就是有很多驚喜發生,士兵被像牛群的蟻攔路,有泥土流把敵軍纖滅,有龍倦風吹倒大軍等等。
孩子一黨總會很喜歡建立自己的基地,我們也有一個永遠沒有完成的基地。大家在垃圾站揀合適的材料,一塊又一塊的大木板搬到對面馬路的山坡(當時父母時禁止我們橫過那條車多又沒有過路設施的馬路),然後便搭建我們的基地,基地建了好幾日,但可能空間不夠和選址不好,我們完成了一半,便沒有繼續下去。但流過汗水、屬於自己的地方,總是留在我們的心底裡。
我的童年記憶裡,在家裡打紅白機、玩耍盲雞、幫媽媽做電鍍表帶是有的,但怎也不及在戶外玩的記憶來得深刻和快樂,現在的孩子,他們長大後,記憶裡的童年會是怎樣的呢?沒有了戶外的空間,沒有了接觸大自然的機會,有的是電腦和電視,有的是練習與功課,有的是各種各樣的興趣班,有的是一切被安排得很安全妥當的戶外活動,他們會記得這些嗎?還是連腦袋都不用,因為一切的記憶已可以放到電腦裡。
2009年9月2日星期三
暑假回顧
六月中便開始放暑假,不用返學的日子,要清心和敬心留在家中,由媽媽獨力照顧,對任何人來說都並非好事。
我們最先都選擇到牛頭角住,那裡有我們的床位,有我們昔日留下的東西。公公婆婆幫忙照料日常起居所需,我們一家都不用粗心,公公更不時帶清心去商場或和敬心弟弟玩樂,媽媽有時間又可以帶清心到佐敦谷泳池游水,帶街士圖書館借書,十分充實和方便。爸爸放工後,早早食完晚飯,更可一齊去游夜水。細e媽BB出世後,我們一家便離開牛頭角,好讓他們安靜坐月。搬回青衣爺爺嫲嫲家,雖然要嫲嫲瞓梳化,爸爸睡地下,但大家都很合拍,沒有任何的磨擦,更重要的是,爺爺嫲嫲可以更多時間和孫囝孫囡玩,他們都很快樂和高興。清心更與表姐們一齊報讀了兩個暑期班(剪紙和泥膠),星期一和星期五上堂,讓這四金花可以有相處的時間,雖然間中都有一些爭吵,但這都是成長必經的階段。
清心的個人成長
這個暑假她好像長高了不少,腳也大了,放假前還穿的返學白波鞋,現在都不合穿了。媽媽幫她把長髮剪掉,皮膚曬得古銅色,樣子很像Dora卡通公仔,體重好像沒有增加多少,但肌肉明顯較結實。這相信都與她整個暑假都經常游呀游呀有關,到公共泳池相信不下十次,私人屋苑泳池也拜訪了不少,晴晴、堅堅、Justin的會所泳池,野外的有沙灘如海下灣、清水灣還有石澗,黃龍浴池清心行了半個鐘頭才到達。最令爸爸感到驚喜的,莫過於她自己主動把頭浸入水裡,雖然不是每次去她都願意,但她愛上游水和不怕水已經是很好的開始。
敬心弟弟最初回到牛頭角,不太認得公公,會有點哭;去到爺爺家,初時也很陌生,現在他在這三個住處,不會像昔日般常東張西望,對任何一個大家庭成員都不再陌生。活動發展,現在可以自己扶著東西站起,甚至移動幾步,爬行的情況亦改善了不少,會爬到自己想到的位置。飲奶現在終於可以吃掉七安,但溫度的要求仍然很高,過了五安後,要座暖後才繼續。食飯仔很有要求,最好有D味,要很幼滑,太粗會被吐出來,最近可能又經常出街玩,時間和睡眠打亂了,餵食要很高技巧,只有媽媽才能勝任,難餵又可能跟他剛出牙仔有關。重量是增加了,但是否不用再排在榜尾位置,我們也不太清楚。
敬心也很喜歡游泳(比清心更厲害),浸過數次他在水裡,仍然很喜歡玩水。敬心很愛笑,對著家姐更會興奮大叫,聽到音樂又會扭扭屁股。
爸爸這個暑假最珍貴的便是能夠參加了夏令會全營,由最初爸爸只想去三兩天,叫做滿足一下媽媽的要求,到後來,媽媽和教會姊妹弟兄為爸爸祈禱,爸爸的心不再乾硬,並為夏令會一家人禱告尋求 神。神的帶領是何等的奇妙,爸爸享受著每一堂的講道,期間更主動讀神的話語,認識 神和衪的道,信靠和愛我的主。令會期間,我們啟級的弟兄亦從未試過有這麼多人可以參與全營,爸爸也由以往甚少與弟兄溝通,變成現在的融洽相處。現在雖然有些主日未必能返教會上主日學,但爸爸在平日也會進行個人靈修,閱讀聖經,求主繼續保守這一切。
我們最先都選擇到牛頭角住,那裡有我們的床位,有我們昔日留下的東西。公公婆婆幫忙照料日常起居所需,我們一家都不用粗心,公公更不時帶清心去商場或和敬心弟弟玩樂,媽媽有時間又可以帶清心到佐敦谷泳池游水,帶街士圖書館借書,十分充實和方便。爸爸放工後,早早食完晚飯,更可一齊去游夜水。細e媽BB出世後,我們一家便離開牛頭角,好讓他們安靜坐月。搬回青衣爺爺嫲嫲家,雖然要嫲嫲瞓梳化,爸爸睡地下,但大家都很合拍,沒有任何的磨擦,更重要的是,爺爺嫲嫲可以更多時間和孫囝孫囡玩,他們都很快樂和高興。清心更與表姐們一齊報讀了兩個暑期班(剪紙和泥膠),星期一和星期五上堂,讓這四金花可以有相處的時間,雖然間中都有一些爭吵,但這都是成長必經的階段。
清心的個人成長
這個暑假她好像長高了不少,腳也大了,放假前還穿的返學白波鞋,現在都不合穿了。媽媽幫她把長髮剪掉,皮膚曬得古銅色,樣子很像Dora卡通公仔,體重好像沒有增加多少,但肌肉明顯較結實。這相信都與她整個暑假都經常游呀游呀有關,到公共泳池相信不下十次,私人屋苑泳池也拜訪了不少,晴晴、堅堅、Justin的會所泳池,野外的有沙灘如海下灣、清水灣還有石澗,黃龍浴池清心行了半個鐘頭才到達。最令爸爸感到驚喜的,莫過於她自己主動把頭浸入水裡,雖然不是每次去她都願意,但她愛上游水和不怕水已經是很好的開始。
敬心弟弟最初回到牛頭角,不太認得公公,會有點哭;去到爺爺家,初時也很陌生,現在他在這三個住處,不會像昔日般常東張西望,對任何一個大家庭成員都不再陌生。活動發展,現在可以自己扶著東西站起,甚至移動幾步,爬行的情況亦改善了不少,會爬到自己想到的位置。飲奶現在終於可以吃掉七安,但溫度的要求仍然很高,過了五安後,要座暖後才繼續。食飯仔很有要求,最好有D味,要很幼滑,太粗會被吐出來,最近可能又經常出街玩,時間和睡眠打亂了,餵食要很高技巧,只有媽媽才能勝任,難餵又可能跟他剛出牙仔有關。重量是增加了,但是否不用再排在榜尾位置,我們也不太清楚。
敬心也很喜歡游泳(比清心更厲害),浸過數次他在水裡,仍然很喜歡玩水。敬心很愛笑,對著家姐更會興奮大叫,聽到音樂又會扭扭屁股。
爸爸這個暑假最珍貴的便是能夠參加了夏令會全營,由最初爸爸只想去三兩天,叫做滿足一下媽媽的要求,到後來,媽媽和教會姊妹弟兄為爸爸祈禱,爸爸的心不再乾硬,並為夏令會一家人禱告尋求 神。神的帶領是何等的奇妙,爸爸享受著每一堂的講道,期間更主動讀神的話語,認識 神和衪的道,信靠和愛我的主。令會期間,我們啟級的弟兄亦從未試過有這麼多人可以參與全營,爸爸也由以往甚少與弟兄溝通,變成現在的融洽相處。現在雖然有些主日未必能返教會上主日學,但爸爸在平日也會進行個人靈修,閱讀聖經,求主繼續保守這一切。
訂閱:
文章 (Atom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