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12月29日星期二

2009回顧

2009轉眼便過去,兒子也一歲有多了,時間真是過得很快。
今年是別具意義的,敬心與清心的一同成長,令我們家裡更快樂。爸爸的心被主柔軟,叩門的聲被主接納,主在爸爸心中作主人,帶領家人活在主內,這是何等奇妙與快樂。
媽媽的意外,有主在帶領與保守,我們雙方家人的支持與鼓勵,令一切難題都解開。不斷的祈禱,為媽媽的康復有盼望。公公婆婆在大家庭中,為我們每個成員都給與最大的幫助。爺爺嬤嬤在需要他們的協助時,隨傳隨到,他們也樂與孩子相處的時候,希望她們也能看到主在我們家裡所作的工。
盼望禱告未認識主和信主的家人能蒙主恩,乾硬的心得主滋潤。

2009年11月5日星期四

不開心家庭

“社會進步,不只限於物質生活豐裕,同時更體現於其核心價值,包括愛心、關懷、互助、履行公民責任和維護傳統價值。” 這是最新發表的施政報告中,有關進步社會的引言。香港一直都只著眼於經濟增長、國民生產總值、市民的物質享受,消費主義等的社會,政府有如此的視野似乎是一件好事,但為何個人的愛心、關懷、互助和公民責任等的價值,會被提升到一個層次,要由政府領導才能把這些價值提高呢?這些基本的價值不是在個人層面培養,然後才擴展到家庭、社區、國家的層次嗎?正所謂“修身、齊家、治國、平天下”。現在,政府所提出的方向,不是有點本末倒置嗎?我想我們的社會真是出了一些問題,才導致香港政府要在施政報告中著墨去處理。
香港現時有不少的社會問題,而政府指出問題的核心是關家庭有關,甚麼青少年吸毒、援交、青少年迷失、疏忽照顧老人及幼童和家庭暴力等等,都與家庭本身有著密切的關係,所以,施政報告建議家庭議會開展全港“開心家庭運動”去應付這個問題,但事實上,政府沒有可能不知道在香港“不開心家庭”的真正成因,而去對症下藥。
“不開心家庭”在香港是很容易形成的,例如:爸爸是教師、媽媽是護士,有一個正讀幼稚園的女兒,收入可以說是中產的家庭,理應是一個開心家庭的典範,但他們卻要為早年買下的樓宇供款,雖然現在樓市大致回穩,他們不用成為負資產,但樓按還有十多年才可清還。供樓的壓力令媽媽不能放棄工作,而這類核心家庭,照顧兒女起居就只有請外傭代勞。爸爸在教改下,工作量大增,除了長時間在學校工作外,回家的時候不時仍要為學生批改作業、準備教案等,與女兒相處的時間變得很少。媽媽的工作性質要輪班,即使是公眾假期,也可能要上班工作,女兒與父母的相處相聚時間都不及外傭多,關係難免有點疏離。要改變中產家庭的開心指數,最實質的是設定工作時間的上限,長工時的惡習在商界更早已被條文化和合理化,在健康的社會裡,工作時間不應該佔領人們生活的大部分,而失卻了家庭時間、休息和娛樂時間等。
住在公共屋村的一群雖然不用受供樓之苦,但這群勞動階層在香港工作的情況可能與十年前相比更惡劣。工業北移,香港技術型勞工已轉型致服務類型為主,大型連鎖店的不擴張,令勞方的議價能力每況愈下,不論是厭惡性行業如清潔、保安,或是餐飲服務業等,工資不斷被壓炸,勞動人口的人工比十年前更低,他們沒有最低工資和最長工時的保障,生活被勞勞碌碌地磨蝕,家庭又如何開心快樂呢?

2009年10月14日星期三

我們的孩子缺少了甚麼?

現代的發展,使人類傾向聚居於城市,而世界各地的城市人口正不斷增加,都市的範圍也不斷向外擴展,在這些大城市成長的孩童,都有著一種名為⎡大自然缺失症⎦的情況,症狀有缺乏創造力、想象力、過胖、注意力不集中、有憂鬱和焦躁的傾向,寧可躲在家中也不肯到戶外走走等。而造成這種缺失症的原因,真是多不勝數,但解決的方法卻很簡單直接 ⎯ 帶孩子到戶外,讓他們尋回失去了的大自然。
新一代的孩子,陪伴著他們成長的,有廿四小時不停播的兒童台,電腦遊戲,網絡世界,各式各樣的玩具公仔等,基本上大部分的玩樂都不需費力和偌大的空間,父母只要求孩子在一個安全而又讓他們容易管理的地方進行。當孩子習慣了靜態式的活動,而學校又只有數節的體育課時,加上現今的孩童都普遍性有營養過剩的現象,過胖的問題就自然而生。
望子成龍是每個父母的期望,現今的孩子還未升上小一,父母便為他們安排了眾多的興趣班、補習班、才藝班等,把孩子的時間表擠得密密麻麻,彷彿讓孩子留一點自由時間,便是浪費光陰似的。這樣長時間把他們擠壓在緊張與迫切的生活中,如何叫孩子能輕鬆愉快呢?即使有戶外活動,孩子可能只是在規劃完善、人工化十足的公園裡跑跑跳跳,或是參與具有組織性或管束性的活動如童軍或青年獎勵計劃等,但隨著現代社會對安全負任問題的過度重視,團體間都像有了共識一樣,減少舉辦到野外探索等的活動,避免一些可能的法律訴訟問題。同一時間,父母對兒女的疼愛可以去到一個極端的程度,就是連被蚊子叮一口,被草葉劃傷了都不容許,在他們的眼中處處都充滿危險,特別是自然的野外環境。
各樣的因素都令到現今的孩子失去了接觸自然的機會,而在環境多變,能與環境及當中生物互動的大自然,是陪養孩子創造力和想象力的最佳地方,我們為甚麼還要遲疑呢?馬上帶孩子到附近的郊野公園、天然河溪、荒田濕地,讓他們引領你如何探索這裡的一草一木。孩子年紀還小,等他再大一點才去吧?孩子越遲去嘗試,他們的抗拒力就越大,對大自然便越疏離。
參考書籍:
失去山林的孩子 ⎯ 拯救⎡大自然缺失症⎦兒童。 理查.洛夫著,郝冰、王西敏譯。

2009年9月10日星期四

我的童年

正讀著《失去山林的孩子》把我很多的童年回憶都不斷翻起,小一至小六我是住在荃灣的木屋區,現在回想起那裡簡直是一個獨立“豪宅”,位處整個木屋區的高處,可以傲視大半個荃灣,屋前有一片空地和一棵偌大的番石榴樹,果子成熟的時候,便時常爬上樹上,即摘即食。亦因著這棵樹的,我一黨的孩子更和一些入侵者,發生數次的戰事,幸而沒有闖下大禍。
和我一黨有約六、七個男孩,年齡相若,大家喜愛的聚集點,是我家斜坡後的石屎空地,那裡有兩面高大的護土牆圍著,一面是我們用來踢波的牆壁,另一面較矮的,我們在上面鑽了些小洞,讓我們攀爬,後來,不知那裡弄來一條麻繩,使我們更可以在牆上盪走。這片空地,臨近中秋時節的時候,更成為我們玩火的盛地(木屋區內嚴禁玩火),印象最深的一次,是我們把附近用作花園圍欄的竹排拆下,放在護土牆邊的雨水溝內,形成一條火龍般的火焰,其他的孩童都因此而得益,有大火可以煲臘,用水不夠刺激,我們一齊圍上去,用男孩的專利,看誰走得慢!
除了石屎空地外,木屋區的周邊都仍保留一些綠色的地帶,我們很多時候都會四處走,尋找自然的玩伴(用現在的理解,是尋找虐待的對象),馬路邊長著長長的雜草叢斜坡是捉金龜子的好地方,一個早上,幾十隻金龜子便可以手到拿來,用線捆著可以到處放飛。除了色彩斑爛的這種外,有種深色的金龜,我們會在日落黃昏時,在植物的根部和泥土內找到,但牠們沒有金龜子那麼好飛。雨後的漥地,又是另一個好玩的地方,我們可以捉到很多的蝌蚪,帶了很多回家想養成青蛙,但過了幾天沒有多大的變化,熱情不再,便倒到去水溝去,後來發覺家裡附近多了很多蟾蜍。有時候,我們一群小孩無聊得很,想出了用透明膠袋捉蒼蠅,比誰捉得最多,大半個小時,幾十隻蒼蠅便擠在袋裡,怎樣處置呢?大家想看看他們的潛水能力,便把膠袋注滿水,然後就好像發展成水戰的遊戲。其他受災的小動物真是不計其數,種類繁多,蟬、草蜢、蜻蜓豆娘、臭蟲、螳蜋等,很奇怪地,不知那裡來的傳聞指蝴蝶和飛蛾的翅粉有毒,牠們成為幸運的一族。
我們對大自然是否只有破壞呢?最記得,我們男孩總是喜愛玩槍戰遊戲,在木屋區內小道四通八達,處處皆是戰蠔槍檯,視為最完美不過的戰事場地,那時氣槍不是用BB彈,而是黃豆作子彈,幾場戰事過後,再來一兩場雨水,我們偶然發現那綠葉嫩芽,到處都是,好一個生機脖脖的環境。除了真人戰事,我們也愛玩細小的膠士兵(figure始祖),但玩的地方不是家裡,而是走到戶外,在小土堆或斜坡排陣列隊,很有真實的感覺,最好玩的,就是有很多驚喜發生,士兵被像牛群的蟻攔路,有泥土流把敵軍纖滅,有龍倦風吹倒大軍等等。
孩子一黨總會很喜歡建立自己的基地,我們也有一個永遠沒有完成的基地。大家在垃圾站揀合適的材料,一塊又一塊的大木板搬到對面馬路的山坡(當時父母時禁止我們橫過那條車多又沒有過路設施的馬路),然後便搭建我們的基地,基地建了好幾日,但可能空間不夠和選址不好,我們完成了一半,便沒有繼續下去。但流過汗水、屬於自己的地方,總是留在我們的心底裡。
我的童年記憶裡,在家裡打紅白機、玩耍盲雞、幫媽媽做電鍍表帶是有的,但怎也不及在戶外玩的記憶來得深刻和快樂,現在的孩子,他們長大後,記憶裡的童年會是怎樣的呢?沒有了戶外的空間,沒有了接觸大自然的機會,有的是電腦和電視,有的是練習與功課,有的是各種各樣的興趣班,有的是一切被安排得很安全妥當的戶外活動,他們會記得這些嗎?還是連腦袋都不用,因為一切的記憶已可以放到電腦裡。

2009年9月2日星期三

暑假回顧

六月中便開始放暑假,不用返學的日子,要清心和敬心留在家中,由媽媽獨力照顧,對任何人來說都並非好事。
我們最先都選擇到牛頭角住,那裡有我們的床位,有我們昔日留下的東西。公公婆婆幫忙照料日常起居所需,我們一家都不用粗心,公公更不時帶清心去商場或和敬心弟弟玩樂,媽媽有時間又可以帶清心到佐敦谷泳池游水,帶街士圖書館借書,十分充實和方便。爸爸放工後,早早食完晚飯,更可一齊去游夜水。細e媽BB出世後,我們一家便離開牛頭角,好讓他們安靜坐月。搬回青衣爺爺嫲嫲家,雖然要嫲嫲瞓梳化,爸爸睡地下,但大家都很合拍,沒有任何的磨擦,更重要的是,爺爺嫲嫲可以更多時間和孫囝孫囡玩,他們都很快樂和高興。清心更與表姐們一齊報讀了兩個暑期班(剪紙和泥膠),星期一和星期五上堂,讓這四金花可以有相處的時間,雖然間中都有一些爭吵,但這都是成長必經的階段。

清心的個人成長
這個暑假她好像長高了不少,腳也大了,放假前還穿的返學白波鞋,現在都不合穿了。媽媽幫她把長髮剪掉,皮膚曬得古銅色,樣子很像Dora卡通公仔,體重好像沒有增加多少,但肌肉明顯較結實。這相信都與她整個暑假都經常游呀游呀有關,到公共泳池相信不下十次,私人屋苑泳池也拜訪了不少,晴晴、堅堅、Justin的會所泳池,野外的有沙灘如海下灣、清水灣還有石澗,黃龍浴池清心行了半個鐘頭才到達。最令爸爸感到驚喜的,莫過於她自己主動把頭浸入水裡,雖然不是每次去她都願意,但她愛上游水和不怕水已經是很好的開始。

敬心弟弟最初回到牛頭角,不太認得公公,會有點哭;去到爺爺家,初時也很陌生,現在他在這三個住處,不會像昔日般常東張西望,對任何一個大家庭成員都不再陌生。活動發展,現在可以自己扶著東西站起,甚至移動幾步,爬行的情況亦改善了不少,會爬到自己想到的位置。飲奶現在終於可以吃掉七安,但溫度的要求仍然很高,過了五安後,要座暖後才繼續。食飯仔很有要求,最好有D味,要很幼滑,太粗會被吐出來,最近可能又經常出街玩,時間和睡眠打亂了,餵食要很高技巧,只有媽媽才能勝任,難餵又可能跟他剛出牙仔有關。重量是增加了,但是否不用再排在榜尾位置,我們也不太清楚。
敬心也很喜歡游泳(比清心更厲害),浸過數次他在水裡,仍然很喜歡玩水。敬心很愛笑,對著家姐更會興奮大叫,聽到音樂又會扭扭屁股。

爸爸這個暑假最珍貴的便是能夠參加了夏令會全營,由最初爸爸只想去三兩天,叫做滿足一下媽媽的要求,到後來,媽媽和教會姊妹弟兄為爸爸祈禱,爸爸的心不再乾硬,並為夏令會一家人禱告尋求 神。神的帶領是何等的奇妙,爸爸享受著每一堂的講道,期間更主動讀神的話語,認識 神和衪的道,信靠和愛我的主。令會期間,我們啟級的弟兄亦從未試過有這麼多人可以參與全營,爸爸也由以往甚少與弟兄溝通,變成現在的融洽相處。現在雖然有些主日未必能返教會上主日學,但爸爸在平日也會進行個人靈修,閱讀聖經,求主繼續保守這一切。

2009年8月28日星期五

全職媽媽=家傭?

爸媽都要外出工作,照顧孩童和家務等工作便請傭人去代為完成,這是多麼合情合理的。而全職媽媽既然不用上班,不請家傭也是理所當然的事。我本來也是這樣想的,但現實並非這麼簡單。
爸爸一早返工後,媽媽起床先要弄點簡單的早餐給姐姐食,又要餵弟弟食奶,之後,過沒多久的時間,便得準備午飯,雖然已是湯米、通粉或炒飯等方便快煮的食物,但也得洗菜、煮食和清潔,姐姐不太合胃口的時候,媽媽還要花時間力氣餵食。午睡的時間,媽媽又要準備煲湯,清潔一下等。爸爸放工回家後,照顧弟弟和陪姐姐玩的任務便交到爸爸手上,媽媽全力衝刺完成晚飯。食完飯,都快要八點,食一些水果,看一陣電視,媽媽又要忙著幫姐弟沖涼,爸爸趁機拾飯枱。完成一切後,又係時間瞓覺。若時間許可,可以和姐弟兩人在床上說說故事,但又可能是趨迫他們快點入睡,因為,媽媽和爸爸還要處理未洗的碗和掃地,最後才沖涼入睡。
整天的忙碌工作,令一家人安安靜靜相處的時間消失了,令媽媽可以跟姐姐玩的機會減少了,令陪伴弟弟的時候縮短了,令一家人的快樂與舒適不見了。媽媽對這種的生活滿心厭煩,爸爸對此亦有點愛莫能助,請傭工嗎?經濟或實際環境未必許可!請鐘點嗎?亦可能未必可行。我們都願意將這一切交在主的手,求主帶領。同時祈盼,新學年開學後,清心姐姐會能更懂得照顧自己,幫助媽媽!

2009年8月17日星期一

清心畫鞋


某個星期日的早上,正當大家趕忙地著鞋出門口返教會的時
候,清心發現她的右鞋的白兔公仔不見了,她提出要畫返隻兔仔上去,並拿了紙和筆坐在小書檯上開始畫,由於我們都忙東忙西準備出門,所以沒有多加理會她在幹甚麼。沒多久,我發現她把另一隻鞋都放在檯上,說要照著畫才可以。(天啊!我們有時都用小檯放食物,現在她就直接放了去街鞋上去!)媽媽馬上放了一張廢紙在鞋下,沒有打擾她的繪畫
當大家都可以出門的時候,清心才剛畫完兔子,我是一向都不喜歡遲大到的人,但今次卻不知為何沒有吹迫著他們要趕快,像旁觀者一樣,愛理不理。媽媽看到清心的作品時,除了稱讚外,她還馬上拿了剪刀和防水膠紙,幫她把兔子弄到鞋上。最後,清心稱心滿意地穿上自己製作的鞋,快樂地上教會去。當然,我們最後都遲了大半個小時。
回想起這件事,若我因為心裡焦急而發怒,又或媽媽因為整潔而鬧清心,又或是用大人的理性而行,趕時間呀!遲D先把兔子貼到鞋上,整件事和整個過程都會變得不一樣。其實,她們是一早知道兔子不見了,也曾說過要補畫一個。但有些事情是隨心而做或被安排去做,過程和結果往往會有天淵之別。
看著這張相,我深深感覺得 神對我們一家是滿有慈愛和恩典。

2009年8月4日星期二

窩心的承諾

睡前,我給清心goodnight kiss,並承諾明天早上上班前,不論她睡醒了沒有,會再吻她一次。
上班前,我走入房間(因為睡在爺爺家,媽媽和清心敬心同睡一床),媽媽醒了,我給了媽媽一個goodbye kiss, 示意要返工了,沒有意識給仍在睡夢中的小清心一吻。

下班回家後,嫲嫲轉述了今早事情給我。
清心醒後突然哭了起來,嫲嫲問她發生了甚麼事?清心回答:「爸爸無錫我!」嫲嫲說:「爸爸錫左你了,在你仍未醒的時候。」清心不滿地回應:「我都感覺不到!」嫲嫲辯說:「訓著左梗係唔覺啦!」

對小孩的任何微不足道的承諾,我以後都不敢亂開,若是真的承諾了,便一直放在心,並要實踐完成為止。她們對任何事物的記憶和感覺都不可輕看,這是成年人不能想像的。

清心另一樣厲害的地方是,她每每都會發現敬心弟弟的變化,昨天,她發現弟弟第一次懂得拍拍手。

今天,我給了清心三個吻才上班,不知她感覺到嗎?

2009年7月23日星期四

過客

清心仍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,我們一家便開始過著「過客」的生活。
由於媽媽要全職照顧清心,便辭掉了工作,爸爸收入不足以供樓養家,便把結婚時的新樓賣掉,搬入e婆家寄居。清心出生後,又暫時在婆婆家坐月,一坐也快要大半年。清心漸長,我們一家需要較大的空間,便租住偏遠的村屋,一住也快要兩年,敬心弟弟也是在這期間出生。特長的暑假,我們又回到婆婆家抖暑,過了差不多一個月,e媽的BB出世,我們又回村屋居住,在這期間,我們還會間中到青衣爺爺家小住一兩晚。
這種像「過客」般的生活,我們早已習以為常,雖然敬心仍然很小,但每當起居的環境不同,他仍總會打量一番。清心的適應力更好,在她的心裡和口中,沒有回家的詞語,總以不同的地點來代替,而「家」一字,只有是「一家人」才會用到,她關心的是我們是否一起(曾有幾次爸爸獨自回到村屋過夜)。
我不肯定這種「過客」的生活對他們兩人有甚麼影響,但對我而言,過著過客的生活更能體會人生在世上也是過客,感謝主能為我這過客帶來明燈,生命進求的喜樂不是短暫的世俗生命,仍是永生在天的日子。求主能帶領我們一家尋求主的真道。

2009年7月13日星期一

大家庭 vs. 小家庭

清心第一個暑假,因為豬流感,放得特別早也特別長,若果我們仍是一家四口,待在水盞田的小家庭裡生活,媽媽要照顧兩個孩子,又要買菜煮飯,相信不用一個星期,媽媽便累死了,清心也悶死了,弟弟也會成為淚人。所以,當開始放暑假,我們舉家便遷入公公婆婆家裡,雖然在那裡要睡在梳化,沒有太多的空間,但整個暑假的生活變得充實和快樂很多。起居飲食,由婆婆萬能俠主理,媽媽的工作主要是照顧弟弟和清心,她可以帶清心到圖書館、游泳池、公園商場等,而公公亦在當中擔起協助的角色,總之,在大家庭裡生活,人多好辦事。可是,當細姊媽BB出世之後,我們為了讓她能安靜坐月,我們便要搬離這暑假的樂園。
搬回水盞田?媽媽沒有了婆婆的支援,生活必定困難,要嫲嫲多D入水盞田幫忙,似乎又太遠太不方便。昨天,我們一家便留宿嫲嫲家,爺爺去了加拿大,爸爸都仍要睡在廳裡的梳化,當爺爺回來後,我們又可以怎樣呢?為甚麼香港的居住地方這麼狹小,連想有大家庭的生活都不可能呢?

2009年6月29日星期一

全職爸爸

昨天星期日檔案播放一集有關於兩個家庭的全職爸爸,一個本來是社工的爸爸,為照顧三個子女,決定讓當教師的媽媽掙錢,由爸爸擔起照顧子女的職責。另一個全職爸爸,因兒子有嚴重弱聽,學歷不高的爸爸當上說話輔導的工作。兩個家庭,爸爸都可駕車送子女上學,甚至有外傭協助,怎麼說都算得上是中產。這樣的經濟環境,有個全職或半職的爸爸,說實在的其實也不是太難。
整個節目,兩個爸爸的共通點,不言而喻,都是有著溫柔和細心的特質,相信亦是這點,才使得他們當得投入與稱心。他們當然有他們的難處,但看到他們對著自己兒女的那份親切和滿足感,相信即使有再難的事,他們也可以克服。
若果有家庭的媽媽是職場女強人,掙錢能力大,爸爸則是細心體貼型,那麼參照他們的做法是極明智之舉。大畢了,自己成立一個全職爸爸會,讓他們成為「同事」,分享他們工作的喜與樂!

2009年6月22日星期一

沒有私家車,也要去郊遊

我有很多朋友都有私家車,但他們說清心到過的郊外地方,可能比他們還多。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是很熱愛郊遊,即使現在拖男帶女,我也繼續不斷地帶他們到處去,因為我深信以下的一句話。
卡爾.威特的教育一書提到:「接觸大自然能使孩子的心地高尚,自古以來和大自然感情融洽的人都是心地善良寛厚的人。」
有人可能會認為小朋友三歲前的記憶不強,帶到郊外也危機處處,不如等他們長大後,才讓他們接觸大自然。這個想法是大錯特錯!生活在城市的小朋友,當他們雙腳離開大地愈久,便愈拒絕及懼怕當中的一切動植物,所以,千萬不可以錯過讓他們接觸大自然的黃金時間。記得清心幾個月大的時候,帶她到大埔滘踏著一堆堆的枯葉,呼吸清新的樹林幽香;在南丫島的沙灘上,踩著粒粒的細沙,細聽海浪的聲音;在南生圍頂著北風,看著天空飛翔的候鳥;我相信她很可能完全沒有印象,但她與大自然的接觸和關係,早已植根在心裡頭。
敬心弟弟現在已六個月大,去的地方當然不及姐姐般多,因為,要帶著這一大一小到郊外,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。我便利用不同的方法去達成願望:
第一:最直接是搭的士,有些郊外頗近市區,方便到達。如蕉坑自然教育中心,由東九龍去,不用一百元。假日也不用爭車位。
第二:帶同有車的朋友一齊郊遊,可以坐順風車。如海下灣、甲龍等。
第三:搭公共交通,車程要短,不用行太遠,多人協助等。如川龍。
第四:搭船直達,船程長短不是問題。如東平洲。

其實,香港的郊區實在是一個很好的親子活動場所,有無有私家車都不會影響你能走訪的地點,問題是你是否懂得安排和前往合適的地點進行活動。以下簡單介紹一些我和子女曾經到過的地點:
夏、秋之選
海下灣沙灘﹣有士多沖身和飲食補給。
汀角、龍尾灘﹣無得游水,但係可以睇到好多海洋生物
新娘潭﹣河溪玩水勁過引
半月灣﹣假日不宜,人太多
東平洲﹣一日閒游最適宜
西貢西灣﹣約大半小時山徑,全港最美的沙灘
川龍﹣飲茶,行山或玩澗
石澳沙灘石灘﹣假日人多
南蛇灣﹣船河遊糧船灣食Lunch
大埔滘自然護理區﹣林蔭之下,小河小溪
南丫島索罟灣﹣行山到泳灘,香草園

冬、春之選
南生圍﹣大草地,多水鳥
濕地公園﹣戶外戶內佳可遊
大帽山頂﹣看霧看天
嘉道理農場﹣極具教育意義
白泥、尖鼻咀﹣看日落看飛鳥

2009年6月8日星期一

在職貧窮

香港竟然有超過四十萬人,每月的收入是四千蚊以下,若果父母都屬在職貧窮,我很難想像他們可以如何養活兒女。但實實在在,香港確實有不少的人,即使生活如何艱難,也要靠自己雙手生活下去,這是港人的自豪,亦是弱勢社群的悲哀。更可憐的是,政府在派糖下,完全無視這些三無人士「無領綜援、無物業、無交稅」,政府沒有長遠政策協助,更雪上加霜令他們更痛苦。
我雖然月入遠高於四千元,但我也覺得自己是教師行業中的「在職貧窮」。在一般人的眼中,教師先生做得五年十年,總會有屋仔車仔,這是中產可以擁有和負擔的。但我現在的情況是,有兒有女,希望太太在家全職照料,那麼一份人工,要照顧雙方退休的家人,租住偏遠的村屋(租金如廉租屋),都幾不多用去了大半。剩下的是自己家庭的起居飲食,車費雜費等,雖然生活都不見捉衿肘見,有時還可以搭下的士,但基本上也是餐搵餐清,想有架代步的車仔,也成為我的夢想。
所以,我真的很難去想像香港那四十萬基層是如何生活呢?他們的兒女又可以怎樣得到適當的供應呢?

2009年5月25日星期一

生兒與旅行

昨天和太太的好友們吃飯,一對比我們結婚還要耐的夫婦,在清心還是幾個月大的時候,便討論是否生兒育女,轉眼清心都快要四歲,敬心也快要半歲的時候,他們還未達成共識。女方是很想生的,亦想當全職媽媽,男的卻希望自由自在,不想負上兒女的責任。他昨天的藉口是,還有很多地方想去旅行,若現在太太有了,便不能到歐洲、美加等地,可能要很多年之後才可以再去旅行?我當時沒有極力游說他,因為那是他的下台階,局面不要去得太盡。

說實在的,生兒與旅行根本就不是甚麼衝突和互不相容的事。以我為例,清心還沒有九個月的時候,便帶著公公婆婆,一起首次搭飛機往海南島渡假兼探親,全程愉快順利。剛滿一歲,連同爺爺嬷嬷接近一行十人,到泰國蘇梅島感受異國風情。一歲九個月,清心行走和溝通能力不錯,我們趕及她兩歲前不用買機票的優惠,一行四人到加拿大溫哥華和多倫多探親之旅,一去便是二十多天。爸爸媽媽也是初次踏足美洲大陸的國境。

敬心現在快要半歲了,我們也要計劃一下來一次一家四口的旅行,農曆新年到星加坡一行似乎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。

2009年5月13日星期三

可憐中國的父母

二十年了。
在二十年前痛失兒女的父母們,相信即使已過了二十個年頭,傷痛的感覺定沒有淡化去。若果當年正在讀大學的兒女們,不是為了祖國的民主發展和自由,沒有走到天安門廣場,他們現在都應都事業有成,組織幸福的家庭,供養父母,教養著中國的新一代。他們當年的愛國行為,被當政者視為叛亂,六月四日的晚上,更以血腥的手法,不為外人道的行動,血洗天安門,殺害和驅趕這些為國家灑熱血的年青學生。一夜間,過百上千的父母失去至愛,較幸運的可能仍能看到屍首,相信更多的是兒女像人間蒸發,音信杳然。更悲痛的是,過了兩個世紀,執政者早已改朝換代,兒女的犧牲仍未能得到祖國的接納,他們的父母是如何感受呢?
512四川大地震,上年的一次八級特大地震,把四川多個縣城移為平地,天災讓人痛心,人禍教疾首。莘莘學子上課的學校,本應是安全的地方,卻在地震中成為最易倒塌的危樓,當年,高官在災場面對鏡頭,聲言要徹查豆腐渣工程,今天,竟有像六四當日的中央發言人,睜開眼講大話地宣佈死於不良和劣質工程的學生人數為零。過百的父母為查找兒女的死因,誓要討回公道,曾上街、上訪,最終落得被人威脅,他們的聲音被打壓得不見天日,他們的哭泣亦要被藏在重新建設的路上。那些在一兒政策下的父母,他們的兒女死於非命,想要再生可以嗎?政策是允許的,但他們的身體還可以嗎?心靈可以接受嗎?要接受的是中國二十年不變的管治特色,中國是沒有父母官的,在中國為人父母是可憐的。

(刊登於教協報2009年5月23日教師園地)

2009年5月8日星期五

蕭芳芳的話

昨晚看電視新聞,蕭芳芳認為生命中,最難演的角色便是作為子女的母親,她主張子女由零至六歲,最好由媽媽親力照顧。我絕對贊同她的說法,而且認為若果子女仍然肯讓媽媽照顧的話,更應把這個養育期,由六歲伸延至孩子的青春反叛期,因為錯過了這段與孩子建立良好關係的時機,協助他們培養自信,建立個人價值觀的階段,當孩子進入反叛期,受到時下的文化和朋輩的影響時,家長想教想改,也是徒然!
現今的香港,物質及消費主意的膨脹,每個父母都想盡方法,給予子女最好的。方法就是掙最多的錢,給最豐盈的物質享受。教導和養育兒女的責任,父母無計可施之下,唯有交與他人,家務由外傭來做,看顧孩童由祖父母代勞,學習的活動交到專業人士的手上,Playgroup 和興趣班的生意便如雨後春筍,那父母很多時便成了Sunday Parents。這個情況在香港似乎也頗為普遍。
其實,我也認識很多盡責的在職媽媽,她們經歴了整天的工作壓力和勞累後,回到家裡,馬上抖擻精神,全心全意地照顧子女,趕在他們入睡之前,玩東玩西,談天說地,盡力與子女共渡數小時的黄金時間(Quality time),這當然是子女的福氣,但苦了的便是在職媽媽,因為她們可能等待子女入睡後,才吃那近宵夜的晚餐,才能梳洗休息,才可以有真真正正的自由時間和休息的機會。我對盡心盡力的在職媽媽送上無限的敬意。

我選擇我兩個子女的照顧權由我太太全職負責,當然這樣我們的家庭要「犧牲」所謂的生活質素,住得遠一點,物質少一些,但卻換來無可取替的收獲。「全職媽媽」絕對不是輕鬆的工作,廿四小時全天候照顧兒女,管理家中一切所碎事,年終無休,無薪無償,我真的要多謝太太的無私俸獻,多謝她為家庭的一直支持。

最近,我有時間翻看一本買了近半年的書「還好,我們生了兩個孩子」,對我讓妻子擔當「全職媽媽」的決定有如強心針外,我更想把她這個最好的僱員,由本來的六年任期,延長至十二年,因為我在書中看到孩子的未來,我想他們的成長應該是這樣,教養孩子,要即時,過了這段時間,你想教,也沒得你教。

2009年5月5日星期二

七個不要遲生的理由

1。即使沒有高齡產婦的問題,我也不想做個外貌像公公的爸爸。
2。我不想我的兒女,沒有機會得到公公婆婆爺爺嬤嬤的竉愛。
3。婆婆是媽媽的最大後盾,不論是精神還是體能上。
4。我人生最精壯的階段,不應祇是用在工作上,而是在養育兒女的事業上。
5。與子女的代溝不一定是因為年齡,但人到中年,你連想與子女溝通的動力也沒有了。
6。不要讓香港政府和稅局得益,子女的免稅額要拿的。
7。早生早享受,享受家庭之樂,享受兒女的愛,享受早點的退休生活。

2009年4月9日星期四

早生早享受

清心姐姐比敬心弟弟大三年兩個月,一女一仔湊成個「好」字,是爸媽的幸福,神賜的恩典。

我不算早生,但以現在的社會來看,我比我的朋輩還是早了三兩年。遲生可能跟遲婚有關,可能是夫妻要享受二人世界,可能是經濟、工作的需要,總之,有數不清的理由去遲生。很少人會主張早生,更多人認為早生代表提早受苦,早受兒女債。其實,如果你是希望有兒女,早一點生兒育女,對每個家人來說都是最好的。